吉林長白山地區(qū),因其獨特的地理環(huán)境和氣候條件,成為了人參和鹿茸這兩種珍貴中藥材的優(yōu)質(zhì)產(chǎn)區(qū)。對于人參種植與鹿茸養(yǎng)殖技術(shù)的深入研究,不僅有助于提高其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,還能推動當(dāng)?shù)刂嗅t(yī)藥產(chǎn)業(yè)的蓬勃發(fā)展。
一、人參種植技術(shù)
(一)選地與整地
土壤選擇:人參喜冷涼、濕潤氣候,宜選擇在海拔 300 - 800 米的山地緩坡。長白山地區(qū)森林資源豐富,土壤以腐殖土為主,這種土壤肥沃、透氣性好且保水性強,富含多種礦物質(zhì)和微量元素,為參根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養(yǎng)分。土壤的酸堿度應(yīng)保持在 pH 值 5.5 - 6.5 之間,過酸或過堿的土壤都不利于人參的生長。
整地:選好地后,需要進行細致的整地工作。提前一年進行深翻,深度在 30 - 40 厘米左右,讓土壤充分風(fēng)化。在播種或移栽前,還要進行淺翻,并結(jié)合施肥,將充分腐熟的農(nóng)家肥或有機肥均勻施入土壤中,然后耙細整平,做成寬 1.2 - 1.5 米、高 25 - 35 厘米的畦,畦間留 50 - 60 厘米寬的作業(yè)道,以便于后期的田間管理。
(二)種子處理
催芽:人參種子具有后熟特性,需要經(jīng)過催芽處理才能正常發(fā)芽。將采收的種子用清水浸泡 24 - 48 小時,使其充分吸水。然后將種子與 3 - 5 倍體積的濕沙混合均勻,濕度以手握成團、松開即散為宜。將混合好的種子裝入木箱或編織袋中,放在室內(nèi)陰涼通風(fēng)處,溫度保持在 18 - 20℃,每隔 7 - 10 天翻動一次,使種子受熱均勻,并保持濕度。大約經(jīng)過 3 - 4 個月,種子裂口率達到 90% 以上時,催芽完成。
消毒:為了防止種子攜帶病菌,在播種前需要進行消毒處理?蓪⒋哐亢蟮姆N子用 50%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 - 600 倍液浸泡 15 - 20 分鐘,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,晾干后即可播種。
(三)播種與移栽
播種:人參播種分為春播和秋播。春播一般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,土壤解凍后進行;秋播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,土壤封凍前進行。播種方式有條播、撒播和點播。條播是在畦面上按行距 10 - 15 厘米開溝,溝深 3 - 5 厘米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然后覆土;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上,然后覆土;點播則是按株行距 5 - 8 厘米將種子播入畦內(nèi)。播種后要覆蓋一層 3 - 5 厘米厚的落葉或稻草,以保持土壤濕度和溫度。
移栽:人參一般在播種后 2 - 3 年進行移栽。移栽時間與播種時間相同,春栽或秋栽均可。移栽時,要選擇根系完整、無病蟲害的參苗。采用斜栽法,將參苗斜放在畦面上,使根與畦面呈 30 - 45 度角,然后覆土,覆土厚度以蓋住參苗蘆頭 3 - 5 厘米為宜。
(四)田間管理
遮蔭:人參是喜陰植物,需要進行遮蔭處理。在長白山地區(qū),常用的遮蔭方式有棚式遮蔭和林下栽參。棚式遮蔭一般采用透光率為 20% - 30% 的遮陽網(wǎng)搭建遮蔭棚;林下栽參則是利用天然的樹木進行遮蔭,要選擇郁閉度在 0.6 - 0.8 之間的林地。
水分管理:人參生長需要濕潤的環(huán)境,但又怕積水。因此,要根據(jù)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及時進行澆水和排水。在干旱季節(jié),要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;在雨季,要注意排水,防止積水導(dǎo)致爛根。一般來說,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40% - 50% 為宜。
施肥:人參生長周期長,需要充足的養(yǎng)分。在生長期間,要根據(jù)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施肥。一般在春季出苗后,可追施一次氮肥,以促進莖葉生長;在夏季生長旺盛期,可追施一次磷鉀肥,以促進參根的膨大。施肥時要注意薄肥勤施,避免濃肥燒根。
病蟲害防治:人參常見的病害有立枯病、黑斑病、疫病等,常見的蟲害有蠐螬、金針蟲、地老虎等。病蟲害防治要堅持 “預(yù)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 的原則。在種植前,要對土壤和種子進行消毒處理;在生長期間,要加強田間管理,及時清除病株和雜草;發(fā)現(xiàn)病蟲害時,要及時采取相應(yīng)的防治措施,可選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或化學(xué)防治方法。